
生生之学:探讨生命的价值与意义
引言
生生一词在中国古时候典籍中随处可见,其最早见于《周易·系辞》。生生的意思很丰富,第二个生指生命,第一个生是指让生命愈加健康、完美。《汉书·艺文志·方技略》中讲到"方技者,皆生生之具",意为医疗是使生命愈加健康、完美的办法。有了使生命愈加健康、完美的各种办法,那样就应该探讨生命的价值与意义、人对生命的认识,即"生生之道"。"生生之具"与"生生之道"结合便构成了"生生之学"。
生生之学的范畴
广义上讲,生生之学包含所有生命现象,而狭义的生生之学是指对人的生命维护和保养问题,即养生和治疗的道理和办法、方法和工具等,等于传统文化中讲的贵生、尊生、摄生、卫生、养生。"生生之道"与"生生之具"相互联系,"生生之道"通过"生生之具"落实,"生生之具"以"生生之道"为指导,二者相互依存,而且还要从艺上升到道。
养生与治疗
生生之学包含养生与治疗。中医觉得应在疾病出现之前调养身体,养生应该以摄养为本,治疗为辅。养生思想在国内是一种文化,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曾说,在世界文化当中,唯独中国人的养生学是其他民族所没的。现代医学对病的关注和对人的忽略,致使了医院人满为患。因此,养生就应该把对疾病的关注转移到对生命的关注。
养生的正确态度
目前大家对养生都很看重,但也鱼龙混杂,最重要的问题是大家没弄了解养生的定义,没弄了解养生与治疗的关系。养生是防病,对治病也有肯定有哪些用途,但养生不可以保证不生病,不应过分夸大养生有哪些用途。养生不是延长生命的时间,而是提升生命的水平。养生最根本的原则是适应"天道",顺四时、昼夜,要达到阴阳平衡、五行调和,以中和为用。
养生莫过于养心
在中国的养生文化里还强调养生莫若知本,养生必先养心。"心"包含情绪和心胸,养心要在养德,养德要在明道,明道要在践行。养心要消除过分的七情六欲,看重导欲、养欲、节欲,致中和即可。艺术养生是以外乐节制内情,如琴、棋、书、画,在国内古时候也被养生大伙所倡导。
结语
养生即贵生,要热爱生命,但又不可以过分,不然就成了"厚生"。厚生与尊重生命的贵生不同,厚生强调增强营养,防止生病,然而总是导致害生。其实简朴的生活就是最好的养生,只不过不少人不可以坚持罢了。养生要适应"天道",养心是非常重要的,艺术养生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。最后,大家要通过养生使生命更有意义、生活更有水平。